来源:考试1002019-12-30 17:30:49阅读数:3881
一级建造师《矿业工程》涉及到的考点有很多,比较难集中。因此,小编对这些知识点进行了整理。考试100一级建造师栏目今天为大家提供的是2020年一级建造师《矿业工程》知识点考前辅导四,希望给各位考生带来帮助。
矿业工程施工测量主要工作内容与要求
一、地面施工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
(一)平面控制方法
1、平面控制网的形式和选择
常采用的形式有三角网、GPS网、导线网、建筑基线或建筑方格网。选择平面控制网的形式:
地形起伏的山区或丘陵地区----三角测量、边角测量或GPS方法建立控制网;
地形平坦而通视比较困难的地区----导线网或GPS网;
地面平坦而简单的小型建筑场地----建筑基线网;
地势平坦,建筑物众多且分布规则和密集的工业场地----建筑方格网。
(二)高程控制方法
1、高程控制网的布设要求和高程控制
高程控制网要求有足够的密度;
当场地面积较大时,可按首级网和加密网两级布设,相应的水准点称为基本水准点和施工水准点。
2、基本水准点
是用来检核其他水准点,通常埋设三个基本水准点,将其布设成闭合水准路线。
3、施工水准点
用来直接测定建筑物高程,为测设方便和减少误差,应靠近建筑物;对中小型建筑场地,施工水准点应布设成闭合路线或附合路线。
二、井下控制测量方法和要求
1、井下测量工作的特点和基本方法
特点:均以导线的形式沿巷道布设;最终形成全矿井的测量控制网。
方法:经纬仪-钢尺导线、光电测距导线、全站仪导线、陀螺定向-光电测距导线。
2、井下平面控制测量
分为基本控制和采区控制两类,这两类控制网都应敷设成闭(附)合导线或复测支导线。
主要巷道每隔1.5-2.0km应加测一条陀螺定向边,以提供检核和角度平差条件。
3、井下高程控制测量
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或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敷设。
4、测点的设置(新增内容,重点)
(1)导线点:井下导线点分永久点和临时点两种。永久导线点应设在主要巷道的碹顶上或巷道顶底板的稳定岩石中。一般每隔300-500m设置一组,每组至少三个相邻点。
(2)高程点:可用永久导线作为高程点,高程点一般每隔300-500m设置一组,每组至少由三个高程点组成,两高程点间距离以30-80m为宜。
导线测点和高程点均应编号,并标记在点的附近。
三、矿井贯通工程测量
(一)基本知识
1、井巷贯通测量
分类:一般分为一井内巷道贯通、两井之间的巷道贯通和立井贯通三种类型。
2、井巷贯通测量的几何要素:井巷中心线坐标方位角、腰线倾角(坡度)、贯通距离等。
(二)贯通测量的技术要求
1、进行重要的贯通测量前,须编制贯通测量设计书,其内容包括:
(1)进行井巷贯通点的误差预计。
(2)按设计要求制定测量方案,选择测量仪器和工具,确定观测方法及限差要求。
(3)绘制贯通测量导线设计图,比例尺应不小于1:2000。
重要贯通测量设计书应报矿务局(矿建公司或基建公司)审批。
2、贯通测量导线的最后几个(不少于三个)测站必须牢固。最后一次标定贯通方向时,两个相向工作面间的距离不得小于50m。
3、贯通测量数据应可靠:
(1)原始数据可靠,起算数据准确无误。
(2)各项测量工作都要有可靠、独立的检核,复测复算,防止产生误差。对重要的贯通工程的复测,应尽可能换人观测和计算,或换用测量仪器、工具,复测合格后方可施工。
(3)精度要求很高的贯通,要有提高精度的相应措施。
(4)对施测成果要及时进行精度分析,各个环节均不能低于原精度要求,必要时进行返工重测。
4、在重要贯通工程施工过程中,应有比例尺不小于1:2000的贯通工程进度图,并及时填绘工程进展情况。
5、贯通测量要与贯通巷道掘进工作紧密联系。按施工规程要求及时通报,与施工部门协力完成贯通工作。
贯通工程两工作面间距离在岩巷中剩下15-20m,煤巷不20-30m(快速掘进应于贯通前两天)时,测量负责人应以书面报告矿(井)技术负责人,并通知安全检查和施工区、队等有关部门。
(三)贯通测量偏差
1、重要方向偏差
巷道的上下、左右偏差,立井平面位置偏差均为重要方向偏差。
2、其他偏差:距离。
四、矿井施工测量(新增内容)
1、巷道中、腰线标定,车场巷道中腰线标定前,对设计图纸的几何要素进行闭合验算。标定后交施工单位。
2、可用经纬仪、水准仪、连通水准器标定。
3、中线点成组设置,腰线点可30-40米设一个,腰线距巷道底板(轨面)的高度在同一巷道中宜为定值。中线点成组设时不少于三个,点间距不小于2米。
4、最前面的中、腰线点至工作面距离一般不超过30-40米。
以上是考试100小编整理的2020年一级建造师《矿业工程》知识点考前辅导四。考试100还给大家整理了一级建造师模拟试题、历年试题、考试考点等考试资料,更多备考资料持续更新中。
温馨提示:因考试政策、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,考试100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,如有异议,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!